• 8/26 國民黨舊中央黨部遭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認定為不當取得財產,追徵出售價額11.3億元(約3508萬美元),國民黨提行政訴訟,更一審判決國民黨逆轉勝訴;8/26 賴總統指派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31日銜命訪美,將停留華府拜會美方政要及智庫,說明台美關係重點與台灣重大政策,並將走訪東西岸僑界;8/27 我國今年復徵一年期義務役,已完成首批役男入伍訓並分發陸軍步兵守備旅;8/27 路透報導,一份取自我國內部且未公開的報告披露,中國大陸2023年在西太平洋執行各項演習,共花費約150億美元,相當於整體國防預算的7%;8/28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在桃園市長任內收賄涉入國家土地開發案,檢方依違背職務收賄等罪嫌起訴鄭,批評鄭有辱官箴、惡性甚重,求刑12年。檢調並查出鄭多處房產未申報,將另案偵辦鄭財產來源不明罪;8/28 交通部前部長李孟諺因婚外情請辭獲准,懸缺由沒有交通專業背景的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接任,令外界跌破眼鏡,台鐵產業工會質疑此人事等於賴總統半放棄整個交通改革;8/31 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會議落幕,公報重申我國以「台灣/中華民國」名義參與地位不變;但中國特使錢波提出譴責,要求更正;9/1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提升京華城容積率,涉嫌圖利,檢廉30日以被告傳喚柯,雖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但法院裁定柯無保請回。

    詳細新聞
  • 8/18 交通部長李孟諺被爆出與陸配張姓女子婚外情長達10年,旋即請辭獲准,成為賴政府第二位請辭閣員,任期僅92天;8/19 睽違12年,軍方再度對媒體公開屏東九鵬基地與精準武器射擊操演。目前除愛國者二型、首度公開的天弓三型飛彈,國防部拒絕對機敏度較高的彈種說明;8/20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總統大選政治獻金假帳風波延燒,民眾黨啟動黨務改革,並決議將時任競選總幹事的黃珊珊停權三年,競選財務長李文宗、會計師端木正開除黨籍;8/21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涉嫌詐領助理費,檢方搜索立院辦公室及台南服務處,帶回十餘人偵辦,最後林宜瑾100萬元交保,黃姓主任則聲押禁見;8/22 巴拉圭總統潘尼亞表示,盡管與台灣有邦交關係,但他對透過南美洲國家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和中國進行貿易保持開放態度;8/22 行政院會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案,將送立院審議。國防整體預算規模達6470億元,創歷史紀錄,占GDP約2.45%;8/22 台灣金融史上首次出現合意及非合意併購雙軌並行的局面。台新金控和新光金控同步舉行臨時董事會,通過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而中信金控則隨即對公開收購新光金正式出價;8/22 中國大陸福建省宣布恢復受理該省團客與自由行赴馬祖旅遊簽註的申請,最長可停留15天,打破兩岸觀光僵局。

    詳細新聞
  • 8/12 近60名美國、日本國會議員以書面共同呼籲兩國領導人,應以「強力的外交手段」取代「阻礙和平的言行」,避免對中強硬態度,緩解美國和兩岸間的緊張局勢及台海危機;8/13 中國大陸國安部透過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國安機關開展系列專項行動,連續破獲千餘起台灣間諜竊密案件,與年初陸方宣稱的破獲「數百起」明顯落差,引發關注;8/14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疑因在中國大陸禁魚期間越界捕魚,遭中共海警扣押,目前該船的4名船員先一步獲釋,船長及船隻則需待裁罰確定後才得釋放;8/14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身陷政治獻金不實申報風暴,2024總統大選千萬元支出遭質疑作假帳,如今按鈴控告委任會計師,經檢方搜索,會計師等人被列偽造文書罪被告,移送偵訊;8/14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兩岸要用和平發展來平衡窮兵黷武,期盼觀光客、學生、宗教信徒來訪,而非軍機、軍艦及統戰人士;8/15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涉嫌於擔任台南市政府新聞、國際關係處長和民政局長時,接受業者安排性招待、為業者關說,檢方認定陳收受不正利益貪汙罪嫌,予以起訴,建請法院從重量刑;8/15 行政院長卓榮泰多次重申,2030年前不缺電,但台電卻宣布,不供電給北台灣高用電的數據中心,在野黨呼籲政府能源政策面對現實,別犧牲北部科技發展;8/16 0214陸船翻覆釀二死事件,海巡隊巡防艇艇長與駕駛因過失致死罪被列被告,但金門地檢署偵查認定海巡依法攔檢而不起訴,中國大陸國台辦表示不能接受,籲台方說明真相。

    詳細新聞
  • 8/4 觀光署公布統計,2023年旅遊逆差達4436億元,創歷史新高。國人出遊近1180萬旅次,外國旅客來台僅648.7萬人次;8/7 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同時有三家固態再生燃料廠進駐,引發強烈反彈,上千當地居民北上經濟部、總統府抗議,學者認為,全案應做健康風險評估,排除民眾疑慮;8/7 因海釣迷航至對岸的金門胡姓釣客礙其軍人身分,遭中國大陸滯留長達144天,終於獲釋返家;8/7 中國大陸懲獨行動進一步具體化,國台辦、公安部官網推出「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專欄,羅列過往宣布的台獨頑固分子名單,更史無前例地公布網路檢舉信箱;8/8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賴總統表示,非核家園非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能源議題和國家氣候治理是多元的選擇題;8/9 大型數據中心成為首個被限制設置地點的用電大戶。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明白表示,數據中心申請用電量5MW以上,若是設在桃園以北,台電現在一律不核准供電;8/9 福馬小三通客運航線復航後,迎來首個赴馬祖旅遊的陸客團,這也是疫後首個訪台的陸客團,交通部表示,目前希望以對等開放原則,循序推動兩岸觀光交流;8/9 日前有兩艘我國籍漁船被日本公務船以越界捕魚為由抓扣,在繳納罰款後獲釋。中國大陸外交部罕見發話指控日方,而我外交部表示,無須中方介入。

    詳細新聞
  • 7/27 核三廠1號機正式停機,僅剩2號機仍商轉,但近期跳電事件頻傳,遠見雜誌最新民調,91.8%民眾在1號機除役後對缺電感到擔心;7/28 台電計畫在基隆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內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幾度闖關環評失敗,縮小變更填海造陸範圍,同意函遭基隆市府撤銷。台電向農業部提起訴願獲勝,全案回到環評階段;7/29 計部公布202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中央政府公共債務6兆5133億元,約占GDP27.66%,未來五年恐入不敷出;7/30 兩岸代表在金門針對0214陸船翻覆事件簽署四項共識協議,我方發還二具遺體及查扣漁船,給予各人民幣150萬元撫慰金,而陸方也著手處置金門胡姓釣客、我漁船遭扣留等事;7/30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在台北登場,賴總統發表演說,批評中國錯誤詮釋聯大2758號決議文是為了建構武力犯台的法理依據,經決議,IPAC宣布台灣成為新成員;7/31 民進黨政府目標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但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日媒專訪表示,未來仍可能將核電「列入討論」;8/1 立法院日前修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刪除委員延任條文、限制連任次數,行政院卻趕在新法公告前,7月30日任命僅餘1天任期的副主委翁柏宗延任,並代理主委,引來在野黨痛批政院不尊重修法結果;8/2 美股墜崖式下挫拖累亞股,台股摜破季線,重挫1004點,創下史上最大跌點,跌幅4.43%,台積電也難以倖免,跌破923元季線關卡,終場收在903元,創史上最大下跌金額。

    詳細新聞
  • 7/21 民進黨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重點聚焦黨內權力改組,身兼黨主席的賴總統致詞強調,要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團結人民反併吞;7/22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表最新民調,過半民眾認為2030再生能源達三成的目標不可能達成,六成以上民眾支持核電作為2050淨零碳排的因應策略;7/23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將放寬福島5縣的野生鳥肉類、菇類等食品輸入;7/23 新冠疫情開始降溫,疾管署預估8月中旬可脫離流行期,不過,落後指標「死亡數」卻寫下近一年新高;7/24 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媒體專訪,宣布推動成立「大貿易商」,由4家民間公司共同籌組,並率領中小微企業拓銷海外,目標全年營收5000億元;7/25 凱米颱風帶來超大豪雨襲擊中、南部,造成8死1失蹤866傷,停電戶數逾86萬戶,南部地區萬安演習也因颱風襲擾而取消;7/26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立委任內浮報助理薪酬詐領公款,一審宣判依貪汙治罪條例判處有期徒刑7年4月,高主動宣布退出民眾黨並提上訴;7/26 台股颱風休市期間,美國科技股持續下挫,台股26日面臨補跌壓力,開盤重挫近千點。

    詳細新聞
  • 7/15 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完成光電潛望鏡組裝,進入泊港測試階段,預計9月實施海測浮航與潛航測試;7/15 經濟部能源署公布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受AI科技用電需求5年成長8倍影響,預估未來十年電力需求倍增,更提高限電風險;7/16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僅4成2受訪者對大法官獨立自主性有信心,5成沒信心,半數國人對大法官獨立自主性存疑;7/16 立法院院會表決通過在野所提修正動議,要求解除人民組團赴中國大陸觀光的限制,並優先開放大陸觀光客、循小三通的旅遊觀光路線。陸委會也回應尊重並呼籲陸方相向而行;7/17 彭博商業周刊刊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專訪,而川普表示台灣拿走所有晶片業務,若要美國提供保護,台灣應該付錢;7/18 川普「保護費說」讓台積電股價重挫,但台積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表示,海外布局不變。魏拋出「晶圓製造2.0」,被市場解讀有意藉此降低反壟斷風險;7/19 在野黨推動國會改革法案修法通過後,民進黨政府質疑有違憲之虞,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憲法法庭認為其中部分有違憲爭議,通過裁准暫時處分;7/19 中經院公布最新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3.81%,較上次預測的3.38%,上修了0.43個百分點。中經院分析,受惠AI等發展應用,及相關出口暢旺,連帶影響台灣股市創新高,財富效果帶動民間消費成長。

    詳細新聞
  • 7/9 美國共和黨公布2024黨綱草案,其中要求取消給中國大陸的最惠國待遇,這是自1979年中美斷交以來,共和黨黨綱首次沒有對台立場宣示,引發關注;7/9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接受賴總統邀請,擔任國家氣候變遷政策委員會顧問後,公開表態擁核;7/9 澎湖海巡隊6月23日查扣越界作業的中國大陸漁船及4名船員,9日繳清30萬元罰款後,人船已遭釋放,相較以往留置調查,被解讀為釋出善意;7/10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谷立言拜會賴總統,AIT新聞稿提到他表示美國對台支持符合美國長年以來基於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然總統府新聞稿對「一中政策」隻字未提;7/10 外交部長林佳龍與媒體茶敘時透露,台灣有機會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友岸外包納入台灣,至於項目尚在洽談;7/10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排審攸關核電廠研議解套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草案,因朝野無共識,最快下會期才能實質審查,對此行政院表示,隨著核三廠一號機執照到期,短期將面臨無法立即發電的情形;7/11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被控於桃園市長任內涉入土地開發案收賄500萬元,經三度羈押庭裁定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鄭遭檢方約談後隔日即請辭海基會董事長。然根據在野黨曝光多份公文,業者不只行賄鄭;7/12 台北國際夏季旅展開幕,中國大陸參展團隊由安徽省文旅廳副廳長王靖領銜,成員涵蓋十二個省區,官員與民間業者共155名團員,是疫後最大規模官員集體訪台團。

    詳細新聞
  • 7/1 苗栗縣多間宮廟接獲後備指揮部公文,要求預期戰爭衝突前,將彈藥由預屯點運至宮廟內部空地,造成民眾緊張,是不是可能要打巷戰;7/1 因應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行政院長提議,戶政單位可將適婚年齡的民眾資料給相關單位介紹獎勵政策。在野黨批評侵犯人民隱私;7/1 台灣綠電供給相當吃緊,Google與BlackRock氣候基礎設施共同宣布,投資台灣太陽能開發營運商永鑫能源;中國大陸宣布將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由福州市旅遊協會會長率隊馬祖踩線團。陸委會回應將依程序專案審查;7/2 賴清德總統新兩國論讓兩岸關係高度緊繃。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批評對岸反應過度,不論「兩岸」或「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就是兩個國家;7/2 澎湖漁船「大進滿88號」因闖入休漁期的陸方水域,遭中共海警船強行登檢並扣留,是睽違17年再度有我方漁船遭陸方扣走;7/5 基隆漁船疑似進入日本奄美大島附近海域,遭日方登檢扣留,需繳付600萬日圓罰款才能獲釋。漁民批評,面對日本,不到執政黨強力抗議;7/6 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疑涉貪,檢方漏夜訊問後聲請羈押禁見,法官裁定500萬元交保,並限制住居、限制出境。

    詳細新聞
  • 6/24 賴總統發表談話,針對國會改革修法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並加註「審議程序引發社會高度疑慮」等意見,朱立倫批賴向民主宣戰;6/25 本土新冠疫情嚴峻,台大醫院重啟疫情期間感控機制。衛福部目前無計畫恢復口罩令,也不會重啟三級警戒管制;6/25 台北政經學院發布「2024國防評估報告」,指出國軍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但政府卻未提出令人信服的公開論述;6/25 環境部公布2022年淨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2021年下降4%,但能源部門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不減反增,運輸部門排碳量也比去年高;6/26 今年漢光實兵操演諸多變革,採無預演、無劇本方式進行,而聯合作戰計畫調整不少,因此本島不實彈操演,以熟稔聯合作戰計畫為主;6/27 陸委會宣布,調整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旅遊警示至橙色燈號。旅遊業者認為,橙色燈號會影響禁團令解除後的出行意願;6/27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與24個宮廟代表訪問中國大陸,他定調此行為宗教行程,其餘行程皆未公開,傳言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6/28 中國大陸取得一項新的免簽待遇,寮國政府宣布對中國大陸實施15天免簽政策,包含的地區有港澳「台」。

    詳細新聞